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银屑病的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通过以T淋巴细胞介导为主、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的免疫反应引起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或关节滑膜细胞与软骨细胞发生炎症。
目前可使用的治疗药物及方法甚多,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对控制病情,维持长期疗效十分重要。
治疗方案的选择旨在有效控制疾病,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在此原则下,各种治疗方法的序贯治疗、联合治疗及替换治疗形成银屑病治疗的有效手段。
联合治疗
银屑病联合治疗是选用2种或2种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各自应用最小的剂量,互相协同或累加达到最好的效果,同时不良反应最少。
当银屑病皮损被有效清除,则应逐渐减少联合治疗药物的数量,以其中某一种药物维持治疗。
常用的联合治疗有:①传统系统药物(阿维A、甲氨蝶呤、环孢素)和光疗联合;②传统系统药物之间联合,;
③传统系统用药与生物制剂联合(如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单抗、英夫利西单抗以及乌司奴单抗),其中阿维A与依那西普联用安全性较好,并可增强疗效;
④生物制剂联合使用,任何两种生物制剂联用均可增加对机体的免疫抑制作用,务必审慎使用;⑤系统用药与局部用药联合。
轮换治疗
病人和医生常常都会发现,抗银屑病的治疗效果会逐渐降低,或治疗的毒副反应逐渐显现。
因此,临床上采用轮换治疗,目的在于将累积毒性最小化,在最初的治疗到达毒性水平以前,从一种治疗转换为另一种治疗方法;或者是由于最初的治疗效果逐渐降低而不良反应增加,故作治疗转换。
有几种治疗常为轮换治疗:光疗、氨甲喋呤、阿维A、生物制剂等。在轮换治疗中,一个疗程一般为12~36个月,然后循环进行。外用药、内用药、光疗可以交替使用。
序贯治疗
充分发挥各药物优势特点的治疗艺术体现为序贯治疗,临床医师将特异的治疗方法排序,使最初的治疗达到最好的效果,并降低长期不良反应。
序贯治疗包括三个阶段:①清除阶段,选用快速作用药物,但常有较大不良反应;②过渡阶段,一旦患者病情改善,采用维持治疗药物,逐渐减少快速作用药物的剂量;③维持阶段,仅用维持治疗药物,在清除阶段可联合应用快速作用药物和维持药物,旨在提高疗效。
银屑病的治疗原则为规范、安全、个体化,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全面考虑银屑病患者的病情、需求、耐受性、经济承受能力、既往治疗史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